词语 |
三复白圭 |
拼音 |
sān fù bái guī |
三复白圭的意思,词语解释 |
指慎于言行。 |
汉字 |
三 |
三的拼音 |
sān |
三的解释 |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
汉字 |
复 |
复的拼音 |
fù |
复的解释 |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
汉字 |
白 |
白的拼音 |
bái |
白的解释 |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
汉字 |
圭 |
圭的拼音 |
ɡuī |
圭的解释 |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
圭guī
⒈〈古〉用作凭信的玉,上圆(或尖头形)下方。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这种玉器。
⒉〈古〉测日影的器具土~测景(景日影)。
⒊
⒋〈古〉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