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识面台官 |
识面台官的意思,词语解释 |
1.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吴龙图中复性谨约﹐详于吏治﹐自潭州通判代还。孙文懿公为中丞﹐闻其名﹐初不之识﹐即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或问文懿﹕'何以不相识而荐之?'文懿笑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台官耶?'当时服其公。"后以"识面台官"为徇私荐人之典。 |
汉字 |
识 |
识的拼音 |
shí |
识的解释 |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
汉字 |
面 |
面的拼音 |
miàn |
面的解释 |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
面(靣)miàn
⒈脸,头的前部~孔。颜~。~不改色。
⒉直接接触,当着本人在场~谈。当~说。
⒊朝着,脸对着~向。~山而居。
⒋部位,方向前~。里~。右~。四~八方。~ ~俱到。
⒌东西的外表地~。鞋~子。被盖~儿。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积。平~。
⒎量词三~旗帜。两~镜子。
⒏
①脸面,面子没有~目见人。
②相貌,脸的形状~目可憎。
③〈喻〉事物的景象状态~目一新。
⒐
①体面怕丢~子。
②情面秉公执法,不讲~子。
③东西的外表桌~子。 |
汉字 |
台 |
台的拼音 |
tái |
台的解释 |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
汉字 |
官 |
官的拼音 |
ɡuān |
官的解释 |
官〈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官guān
⒈政府机关或军队里担任职务并有一定级别的人员,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吏。军~。外交~。又泛指有一定级别的行政领导当~不贪,长治久安。不能当~做老
爷。
⒉属于国家的或政府的~粮。~兵。~办之事。
⒊
⒋
⒌
①旧指通行广大地区的普通话,特指北京话。
②推托,不负责任的话(也叫"打官腔")拿~话吓人。
⒍
①旧称官吏或政府。
②诉讼打~司。吃~司。
③〈喻〉用文字进行论争笔墨~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