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抽黄对白 |
拼音 |
chōu huáng duì bái |
抽黄对白的意思,词语解释 |
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
汉字 |
抽 |
抽的拼音 |
chōu |
抽的解释 |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抽,拔也。--《广雅》
每射,抽矢菆。--《左传·宣公十二年》
挈水若抽。--《庄子·天地》。李注引也。”
左旋右抽。--《诗·郑风·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又如抽简禄马(算命);抽匣(抽剑出匣);抽毫(抽笔出套);抽宝剑;抽刀
从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拔除
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抽其半。--《仪礼·丧服传》
又如抽分(从中取得一分);抽功夫(
抽 chōu
①从中取出;从中脱开~刀、~身。
②从全部中取出一部分;~样调查。
③长出~穗。
④吸~烟。
⑤收缩新买的衣服刚穿了一水就有点~了。
⑥打(多指用条状物)用鞭子~ 。
【抽水机】通过动力设备和传动装置将水由低处提升到高处的水力机械。广泛用于农田灌溉,工矿、城市供给、排水方面。又称水泵。
【抽穗】禾谷类作物穗分化完成之后,穗部从叶鞘中逐渐伸出的过程和状态。一般以穗子抽出1/2、1/3为抽穗期标准。全田50%达到这个程度为抽穗期。
【抽屉原理】〈数〉把比n还多的物体放入(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抽象概念】反映的对象为事物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概念。如勇敢、高于。又作属性概念。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对称。撇开具体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包括脑力、体力等)的耗费。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一个方
面。又称人类劳动。
【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的名词。如英语的work、life、love等。
【抽象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事物的思维方法。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
【抽薪止沸】抽掉柴火,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抽样调查法】从某类事物中随意抽取一部分作不全面的调查。目的是以该部分的调查结果推测事物总体的情况。
抽chōu
⒈拔出,取出,提出一部分~出。~刀。~两本书。~空走走。
⒉长出~芽。
⒊吸,引出~烟。~水灌田。
⒋牵动,收缩~搐(抽风)。这块布洗后~了两厘米。
⒌使用软的、细长的东西打~了牠两鞭子。
⒍除掉~掉。
⒎
⒏
①笼统,不具体讲得太~象,听不懂。
②从各个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特点成为概念。
⒐ |
汉字 |
黄 |
黄的拼音 |
huánɡ |
黄的解释 |
黄〈形〉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騰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
黄huáng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金。菜花~。
①黄的颜色。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色书刊。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不了。
⒊指黄河引~工程。
⒋
①菊花。
②黄花菜,又名"金针菜"。
⒌
⒍
①地下的泉水。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者所谓的"阴间"。
⒎黄山,在安徽省~山天下绝。
⒏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简称。 |
汉字 |
对 |
对的拼音 |
duì |
对的解释 |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 |
汉字 |
白 |
白的拼音 |
bái |
白的解释 |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