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跋山涉川 |
拼音 |
bá shān shè chuān |
跋山涉川的意思,词语解释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汉字 |
跋 |
跋的拼音 |
bá |
跋的解释 |
跋
(形声。从足,犮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跋
火炬,火把
通茇”。
跋 bá
①翻山越岭~山涉水。
②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多为评介、鉴定、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语、序、题。
【跋前痜(zhì)后】
【跋前踬后】比喻进退两难。跋踩;踏。痜跌倒。
【跋山涉水】翻过山岭,淌水过河。形容远足的艰辛。
跋bèi 1.行不正貌。 |
汉字 |
山 |
山的拼音 |
shān |
山的解释 |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
汉字 |
涉 |
涉的拼音 |
shè |
涉的解释 |
涉〈动〉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
涉,徒行瀢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涉水登山(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涉浅(徒步趟过浅水);涉厉(涉水。厉,连衣涉水);跋山涉水
泛指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
涉shè
⒈步行渡水~水。
⒉经历~世。~险。
⒊牵连,关连牵~。~及。
⒋动,着~笔。
⒌阅览博~群书。
⒍到,进入~达此地。
涉dié 1.血流貌。参见"涉血"。 |
汉字 |
川 |
川的拼音 |
chuān |
川的解释 |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