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识明智审 |
识明智审的意思,词语解释 |
1.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汉字 |
识 |
识的拼音 |
shí |
识的解释 |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
汉字 |
明 |
明的拼音 |
mínɡ |
明的解释 |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
汉字 |
智 |
智的拼音 |
zhì |
智的解释 |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智
智慧,智谋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
智zhì
⒈聪明,有见识~叟。~者千虑,必有一失。经一事,长一~。
⒉
⒊
⒋ |
汉字 |
审 |
审的拼音 |
shěn |
审的解释 |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知道,知悉
审(審)shěn
⒈周密,详细~慎。精~。用意详~。〈引〉细思,细查,推究,评定,弄明白~查。~核。~稿。~议。~定。~时度势。
⒉讯问(案件)~讯。公~。
⒊知道,明白,也作"谂"~悉。当局者迷,旁观者~。
⒋确实,果然~如其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