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取信于民 |
拼音 |
qǔ xìn yú mín |
取信于民的意思,词语解释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汉字 |
取 |
取的拼音 |
qǔ |
取的解释 |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
汉字 |
信 |
信的拼音 |
xìn |
信的解释 |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
信xìn
⒈诚实,不欺骗~守。诚~。讲~用。言而有~。
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可~。相~。~而有征。~誉第一。
⒊敬慕,崇奉~仰。~奉。~徒。
⒋消息,记号~息。报~。喜~儿。放~号枪。
⒌凭据~物。印~。
⒍函件书~。送~。介绍~。
⒎随便~手拈来。闲庭~步。~口雌黄。
⒏
⒐〈古〉通"伸"。伸展。
信shēn 1.通"伸"。伸直,伸长。 2.通"伸"。伸张。 3.通"身"。见"信圭"。 |
汉字 |
于 |
于的拼音 |
yú |
于的解释 |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
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于yū 1.广大。
于yī 1.见"于微闾"。 |
汉字 |
民 |
民的拼音 |
mín |
民的解释 |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