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言之凿凿 |
拼音 |
yán zhī záo záo |
言之凿凿的意思,词语解释 |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
汉字 |
言 |
言的拼音 |
yán |
言的解释 |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
汉字 |
之 |
之的拼音 |
zhī |
之的解释 |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
汉字 |
凿 |
凿的拼音 |
záo |
凿的解释 |
凿
(形声。从金,鑿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于谦《石灰吟》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
凿(鑿)záo
⒈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钢~子。
⒉打孔,挖通~个洞。~渠引水。
⒊确实证据确~。
⒋〈古〉器物上的孔(榫眼、榫卯)圆~方枘(枘榫头。〈喻〉不相投合)。
凿zào 1.(今读záo)榫眼。 2.隧道。
凿zuò 1.鲜明貌。 2.确实。 3.通"糳"。舂成精米。 4.指精米。
凿zú 1.镌刻;雕镂。 2.通"镞"。箭头。 |
汉字 |
凿 |
凿的拼音 |
záo |
凿的解释 |
凿
(形声。从金,鑿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于谦《石灰吟》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
凿(鑿)záo
⒈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钢~子。
⒉打孔,挖通~个洞。~渠引水。
⒊确实证据确~。
⒋〈古〉器物上的孔(榫眼、榫卯)圆~方枘(枘榫头。〈喻〉不相投合)。
凿zào 1.(今读záo)榫眼。 2.隧道。
凿zuò 1.鲜明貌。 2.确实。 3.通"糳"。舂成精米。 4.指精米。
凿zú 1.镌刻;雕镂。 2.通"镞"。箭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