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狼牙山五壮士 |
狼牙山五壮士的意思,词语解释 |
抗日战争时期,在狼牙山抗击日军、建树壮烈业绩的五位八路军战士。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在河北易县西部的狼牙山阻击日伪军的进攻,掩护地方机关及群众转移。全连苦战一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掩护连队撤退,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带领四名战士,把敌人引上悬崖。他们打退敌人四次冲锋,毙伤日军九十余人,最后弹尽路绝,誓不投降,砸坏枪支,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英勇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负伤遇救,人们誉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
汉字 |
狼 |
狼的拼音 |
lánɡ |
狼的解释 |
狼〈名〉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
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
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即倆人
狼láng
⒈野兽之一,形状像狗,但嘴较尖,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毛通常为黄褐色,两颊有白斑。性狡猾凶狠,昼伏夜出,捕食野生动物,有时伤害人、畜。狼的皮毛可做衣褥等。狼
已稀少,禁止猎杀。
⒉[狼狈]
①疲惫,窘迫或尴尬的样子~狈不堪。
②相互勾结干坏事~狈为奸。
⒊[狼烟]〈古〉报警烧的烽火,传说用狼粪燃烧成烟。〈喻〉战乱或境外敌人进扰。
⒋[狼藉]也作[狼籍]。坏,杂乱,乱七八糟声名~藉。杯盘~藉。
狼lǎng 1.见"狼犺"。
狼làng 1.地名用字。 2.见"狼汤渠"。 |
汉字 |
牙 |
牙的拼音 |
yá |
牙的解释 |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狼牙山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
牙yá
⒈指牙齿门~。
⒉形状像牙齿的二十个~的齿轮。
⒊用象牙制成的~雕。
⒋旧时称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或商行~侩。~商。~行。
⒌〈古〉通"芽"。发芽。
牙yà 1.车辋,车轮的外周部分。 |
汉字 |
山 |
山的拼音 |
shān |
山的解释 |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
汉字 |
五 |
五的拼音 |
wǔ |
五的解释 |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
汉字 |
壮 |
壮的拼音 |
zhuànɡ |
壮的解释 |
壮
(形声。从士,爿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
壮(壯)zhuàng
⒈强健,有力强~。健~。年青力~√苗~。
⒉雄伟,宏伟,有气魄雄~。~丽。~观。~志。~烈。气~山河。
⒊增大,加强~大。他为你~胆。
⒋
⒌
壮zhuàng
壮qiāng 1.伤。
壮zhuāng 1.姓。春秋时有壮驰兹。见《国语.晋语九》。 |
汉字 |
士 |
士的拼音 |
shì |
士的解释 |
士〈名〉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
士shì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养活)。
⒉我国商、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⒊指读书人学~。硕~。~农工商。
⒋军衔名。在尉级以下上~。中~。又泛指军人战~。激励~气。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谓之~。
⒍对人的美称人~。壮~。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