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夏五郭公 |
拼音 |
xià wǔ guō gōng |
夏五郭公的意思,词语解释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汉字 |
夏 |
夏的拼音 |
xià |
夏的解释 |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 |
汉字 |
五 |
五的拼音 |
wǔ |
五的解释 |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
汉字 |
郭 |
郭的拼音 |
ɡuō |
郭的解释 |
郭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外城也。--《说文》
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
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泛指城市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郭guō
⒈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三里之城,七里之~。
⒉物体的四周周~。
郭guó 1.古国名。周诸侯国。故地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亦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 |
汉字 |
公 |
公的拼音 |
ɡōnɡ |
公的解释 |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⒓
⒔
⒕
⒖
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