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明鼓而攻之 |
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明鼓而攻之的意思,词语解释 |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汉字 |
明 |
明的拼音 |
mínɡ |
明的解释 |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
汉字 |
鼓 |
鼓的拼音 |
ɡǔ |
鼓的解释 |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 |
汉字 |
而 |
而的拼音 |
ér |
而的解释 |
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
汉字 |
攻 |
攻的拼音 |
ɡōnɡ |
攻的解释 |
攻
(形声。从攴,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攻,击也。--《说文》
攻灵公于桃园。--《左传·宣公二年》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又如攻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于进攻);攻钞(攻打劫掠);攻围(攻敌
攻gōng
⒈进击,打击,跟"守"相对~击。进~。反~。~城略地(略掠夺)。~其不备。
⒉深入钻研、学习~书莫畏难。~读博士。专~医学。
⒊批评,指责~人之短。群起而~之。
⒋ |
汉字 |
之 |
之的拼音 |
zhī |
之的解释 |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