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竹使符 |
竹使符的意思,词语解释 |
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3.借指州郡长官。 |
汉字 |
竹 |
竹的拼音 |
zhú |
竹的解释 |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
汉字 |
使 |
使的拼音 |
shǐ |
使的解释 |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
汉字 |
符 |
符的拼音 |
fú |
符的解释 |
符〈名〉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符,信也『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
符 fú
⒈〈古〉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用金、玉、铜、木、竹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起来以验证真假兵~。窃~救赵。
⒉记号,标志音~。标点~号。安全~号。
⒊相合,一致完全~合。完全相~。
⒋道士、巫婆等搞迷信活动骗人钱财所画的图形或线条,骗说"可以驱逐鬼神"~咒、灵~等等都是骗人的把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