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纳米比亚 |
纳米比亚的意思,词语解释 |
南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8243万平方千米。人口166万(1995年),首都温得和克。大部分为高原。气候干旱。经济以采矿业和畜牧业为主。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之一。有大铀矿。紫羔羊皮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首位。附近海域为非洲最大渔场。 |
汉字 |
纳 |
纳的拼音 |
nà |
纳的解释 |
纳
(形声。从糸,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
纳nà
⒈收进,接收~入。接~。吐故~新。
⒉接受采~。
⒊缴付~税。~公粮。
⒋享受~凉。~福。
⒌缝补~鞋底。补补~ ~。
⒍
⒎
⒏ |
汉字 |
米 |
米的拼音 |
mǐ |
米的解释 |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又如粟米;花生米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
米mǐ
⒈脱壳的谷类,特指脱壳的稻谷子实。泛指某些谷物子实,或植物已去了壳的子实大~。小~。玉~。花生~。
⒉长度单位,旧名公尺。1米等于100厘米,合三市尺。
⒊ |
汉字 |
比 |
比的拼音 |
bǐ |
比的解释 |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 |
汉字 |
亚 |
亚的拼音 |
yà |
亚的解释 |
亚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同本义
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
亚,丑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
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本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龟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亚献(古代
亚(亞)yà
⒈次,第二的~热带。~军。
⒉较差我不~于他。
⒊〈外〉亚洲,全称"亚细亚洲",世界七大洲之一。
亚wù 1.厌恶,憎恶。
亚yā 1.象声词。 2.助词。犹阿,多用在亲属称呼前,无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