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思,词语解释 |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汉字 |
抗 |
抗的拼音 |
kànɡ |
抗的解释 |
抗〈动〉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
抗kàng
⒈抵挡,抵御~洪。抵~。~日战争。~美援朝(朝朝鲜)。〈引〉
①拒绝,不顺从~拒从严。严查~命。严惩~税。
②不妥协~诉。
⒉相当,抵得过~衡。分庭~礼。
⒊[抗议]声明己方意见,谴责对方的言行。
⒋[抗战]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在我国特指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战八年胜利到。
抗gā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抗ká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
汉字 |
日 |
日的拼音 |
rì |
日的解释 |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
汉字 |
民 |
民的拼音 |
mín |
民的解释 |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
汉字 |
族 |
族的拼音 |
zú |
族的解释 |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汉·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
族zú
⒈有一定血统关系的人群之总称家~。宗~。
⒉指民族,种族中华民~『~。满~。
⒊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万物百~。芳香~化合物。
⒋灭族(〈古〉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将全家或家族甚至包括母家、妻家的人全都杀死以古非今者~。
族zòu 1.节奏。
族còu 1.十二律中的律名。参见"太族"。 |
汉字 |
统 |
统的拼音 |
tǒnɡ |
统的解释 |
统
(形声。从糸,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同本义
统,纪也。--《说文》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淮南子·泰族训》
又如统绪(头绪)
世代相继的系统
求其统类。--《荀子·解蔽》
又如皇统(世代相传的帝系);道统;传统;统承(继承统绪);统系(系统);统贯(系统;条贯);统嗣(帝统的嗣续关系)
纲纪,准则
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
又如体统(体制、格局、规矩等);统纪(纲纪);统类(纲纪和条例)
鞋袜等的筒状部分
统tǒng
⒈丝的头绪抽其~。
⒉事物的连续或彼此相连的关系系~。传~。血~。
⒊纲要,纲领不知其~。
⒋总括,综合,全面地~计。~筹。~理。
⒌全,都~共。~ ~(也作通通)合格。
⒍主管,率领~管。~辖。~兵百万。
⒎
⒏
①部分结合成整体,分歧趋于一致全国~一。意见~一。
②一致的,单一的~一认识。~一领导。
⒐
①凭借政权来控制、治理国家或地区。
②占绝对优势,支配控制别的事物。 |
汉字 |
一 |
一的拼音 |
yī |
一的解释 |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
汉字 |
战 |
战的拼音 |
zhàn |
战的解释 |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
战(戰)zhàn
⒈打仗~争。《地道~》。《地雷~》。保家卫国,英勇善~。
⒉发抖,极其害怕~栗。打~‘~。胆~心惊。~ ~兢兢。
⒊
⒋
①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略上要藐视敌人。
②有关战争全局的~略物资。
③〈喻〉决定全局的策略~略措施。
⒌
⒍
⒎
⒏
⒐
①作战双方的接触线。
②指某项工作系统或方面教育~线。思想~线。
⒑ |
汉字 |
线 |
线的拼音 |
xiàn |
线的解释 |
线
(形声。从糸,戔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金
线(緌、缐)xiàn
⒈棉、麻、丝、毛、锦纶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长东西棉~。丝~。毛~。电~。尼龙~。
⒉像线的光~§外~〗~。铁道~。
⒊细微,极少一~希望。
⒋几何学上称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的直~。曲~。
⒌边缘交界处防~。火~。岸~。国境~。〈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生命~。死亡~。
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