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一六通知 |
五一六通知的意思,词语解释 |
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由毛泽东主持制定,196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通知》要求彻底揭露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夺取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论点系统化的纲领性文件。 |
汉字 |
五 |
五的拼音 |
wǔ |
五的解释 |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
汉字 |
一 |
一的拼音 |
yī |
一的解释 |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
汉字 |
六 |
六的拼音 |
liù |
六的解释 |
六〈数〉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
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易》卦之阴
六liù
⒈数目字五~七。
⒉旧时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
六lù
⒈六安县,在安徽省。六合县,在江苏省。 |
汉字 |
通 |
通的拼音 |
tōnɡ |
通的解释 |
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
汉字 |
知 |
知的拼音 |
zhī |
知的解释 |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