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隔帛儿 |
隔帛儿的意思,词语解释 |
1.方言。用几层破布糊成的预备做鞋帮或鞋底用的东西。又叫硬衬。 |
汉字 |
隔 |
隔的拼音 |
ɡé |
隔的解释 |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 |
汉字 |
帛 |
帛的拼音 |
bó |
帛的解释 |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
帛 bó丝织物的总称布~。
【帛画】中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
汉字 |
儿 |
儿的拼音 |
ér |
儿的解释 |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