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列支敦士登 |
列支敦士登的意思,词语解释 |
中欧内陆国。位于莱茵河上游东岸。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29万(1991年)。首都瓦杜兹。工业发达。邮票销售和假牙制造闻名世界。旅游业兴盛。 |
汉字 |
列 |
列的拼音 |
liè |
列的解释 |
列〈动〉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列,分解也。--《说文》
古者列地建国。--《荀子》
大袂列。--《管子·五辅》。注决之也。”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翱
又如列断(裂断);列地(列土。分地封侯);列缺(高空中闪电所现出的空隙闪电);列土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排列
列敌度宜谓之义。--《太玄·玄摛》。注序也。”
森然布列。--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张筵列鼎。--清·周容《芋老人传》
奇峰错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江
列liè
⒈排队,摆出,安排~队。陈~。~入议程。
⒉行列。排成的行(纵行和横行的总称)队~。
⒊分,类~开。~入。不在此~。
⒋各,众多~位。~国。~星。
⒌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两~火车。排成三~。 |
汉字 |
支 |
支的拼音 |
zhī |
支的解释 |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枝条◇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支zhī
⒈撑持~持。~撑。~柱。~架。~帐篷。独木难~。
⒉从总体分出的部分~店。~流。分~。铁路~线。
⒊援助~援。~助。
⒋供给,领取或付出~应。~给。~取。~付。
⒌借故使人离开你去把他们~走。
⒍量词两~军队。四~钢笔。三~纱的棉线。
⒎
⒏
①调度安排。
②对人或事物起主导和控制的作用。
⒐
⒑
⒒
①残缺不全~离破碎。
②散乱言语~离。
⒓
⒔〈古〉同"枝"、"肢"~叶。四~。 |
汉字 |
敦 |
敦的拼音 |
dūn |
敦的解释 |
敦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厚实
使虞敦匠。╠
敦 dūn
①诚恳~请。
②姓。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厚】忠厚。
【敦煌石窟】中国著名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前秦建元二年(366),僧乐尊开始凿窟造象。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
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造像2415尊。壁画包括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造像都是泥塑,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
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斯坦因、伯贤、华尔纳等外国掠夺者的大量盗窃和
破坏。建国后设立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名千佛洞、莫高窟。
【敦刻尔克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盟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侵入比利时,击败英法盟军。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约有34万人
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通过英吉利海峡撤至英国,避免了主要军事力量全军覆没的危险。
【敦请】诚心地邀请。
【敦实】(人或物)粗短而结实。
敦duī 1.治理,管理。 2.投掷;捶击。 3.独处貌。 4.比试。
敦duì 1.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指形制较大的酒器。
3.通"憝"。怨恨,怨怒。
敦dùn 1.竖。 2.同"墩"。土堆。 3.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
敦tún 1.布陈,屯聚。 2.古时军伍编制单位。参见"敦长"。
敦tuán 1.聚拢貌。 2.谓聚拢。 3.通"团"。圆形。参见"敦瓜"。
敦diāo 1.雕画,文饰。参见"敦弓"﹑"敦琢"。 |
汉字 |
士 |
士的拼音 |
shì |
士的解释 |
士〈名〉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
士shì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养活)。
⒉我国商、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⒊指读书人学~。硕~。~农工商。
⒋军衔名。在尉级以下上~。中~。又泛指军人战~。激励~气。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谓之~。
⒍对人的美称人~。壮~。烈~。 |
汉字 |
登 |
登的拼音 |
dēnɡ |
登的解释 |
登
(象形。本义上车)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
登 dēng
①由低处到高处(多指人步行)~山、攀~。
②刊登;记载~报、~记。
③(谷物)成熟五谷丰~。
④踩;踏~在桌上钉画片。
⑤腿脚向下用力~自行车。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很高水平。也比喻达到极点。造到。
【登基】帝王即位。
【登极】同'登基'。极北极星,古人认为众星环绕,因此用来比喻王位的至尊。
【登科】古代科举考试应考人被录取。
【登陆舰】运送登陆兵和武器装备到敌岸登陆的军舰。分大型和中型。排水量800-8000吨,航速12-20节,船底平,吃水浅,能在无停靠设备,适于登陆的岸滩登陆。
【登陆舰船】见【两栖舰船】。
【登山运动】攀登山的顶峰的运动。运动员需具坚强的意志、体质和一定的技术,在严寒和缺氧的情况下攀登高山。对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也有一定意义。
【登堂入室】见【升堂入室】。
【登月舱】为运载宇航员离开指令舱到月球表面活动并返回而设计的一种航天器的舱。
登dèng 1.通"凳"。 2.通"墱"。石级。
登dé 1.取得;获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