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护国佑民 |
拼音 |
hù guó yòu mín |
护国佑民的意思,词语解释 |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汉字 |
护 |
护的拼音 |
hù |
护的解释 |
护
(形声。从言,蒦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袒护;包庇
护(護)hù
⒈保卫,照顾~卫。~厂。~航。~理。保~。爱~。〈引〉掩盖,包庇莫~短。你不要~着他。
⒉
①外交机构发给本国公民证明身份的执照,在进入另一国停留时使用。
②旧时旅行或运货时所带的政府机关证明文件。
⒊ |
汉字 |
国 |
国的拼音 |
ɡuó |
国的解释 |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
汉字 |
佑 |
佑的拼音 |
yòu |
佑的解释 |
佑〈动〉
(形声。从人,右声。字本作右”。表右助。因右”用为左右之右”,又造佑”字表示本义。本义保护;右助)
同本义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书·泰誓上》
天命反侧,何肺佑?--《楚辞》
又如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佑助(保佑扶助;庇护)
辅助;帮助
佑,助也。--《玉篇》
《说文》无佑”字。徐铉在右”字下注云今俗别作佑。”按又、右、佑当为一字分化
高祖为亭长,常佑之。--《汉书》
又如佑庇(帮助;保护)
佑yòu帮助互~。
佑yǒu 1.领有。 |
汉字 |
民 |
民的拼音 |
mín |
民的解释 |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