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高文典策 |
拼音 |
gāo wén diǎn cè |
高文典策的意思,词语解释 |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同高文典册”。 |
汉字 |
高 |
高的拼音 |
ɡāo |
高的解释 |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
汉字 |
文 |
文的拼音 |
wén |
文的解释 |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 |
汉字 |
典 |
典的拼音 |
diǎn |
典的解释 |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
典 diǎn
①标准;法则~范、~型。
②典范性的书籍~籍、词~。
③郑重的仪式~礼。
④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故、用~。
⑤抵押(旧时一方将土地或房屋押给另一方,换取一定款项,不计利息,议定还款期限,到时赎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视。
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手法表现人的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它既表现了人的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方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细的提炼
,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本质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
【典型性】指作家、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生动,而所揭示的社会本质越深刻,即个性与共性越统一,典型性
就越高。也指一般讲话、论著对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述。
【典雅】文章内容有根基,文词优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典tiǎn 1.见"颀典"。 |
汉字 |
策 |
策的拼音 |
cè |
策的解释 |
策
(形声。从竹,朿)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
策 cè
①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②古代考试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提问,由应试者对答对~。
③我国古代的一种计算工具,跟'筹'相似。
④计谋办法计~、献计献~。
⑤古代赶马用的鞭子。
⑥用鞭子赶马鞭~、~马疾驰。
⑦姓。
【策动】谋划动员。
【策动力】〈理〉物体做受迫振动所受的周期性的外力。
【策反】深入敌对一方内部,秘密进行鼓动,使之倒戈。
【策励】督促激励在工作中不断、自己。
【策马】用鞭子赶马。特指(骑在马上)用鞭子驱马前进。
【策士】封建时代投靠君主或公卿为其出谋划策的人◇来泛指有计谋的人。
【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发动、兴起的地方金田村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