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逆耳良言 |
拼音 |
nì ěr liáng yán |
逆耳良言的意思,词语解释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汉字 |
逆 |
逆的拼音 |
nì |
逆的解释 |
逆〈动〉
(形声。从辵,屰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说文》
宣公如齐逆女。--《左传·成公十四年》
上卿逆于境。--《国语·周语上》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宋·苏轼《留侯论》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陶潜《自祭文》
又如逆战(迎战);逆厘(迎福纳吉);逆劳(迎劳);逆暑(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逆视(迎视);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儿归宁)
迎击;
逆nì
⒈方向相反,跟"顺"相对~水。~境。倒行~施。
⒉抵触,违背,不顺忠言~耳利于行。
⒊背叛,背叛者的~贼。~产。~物。
⒋迎,迎接,迎着~客。目~而送之。
⒌预先难可~见。 |
汉字 |
耳 |
耳的拼音 |
ěr |
耳的解释 |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
耳 ěr
①〈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史记·刺客列传》)、如反覆手~。(《史记·陆贾传》)
②耳朵~聋。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④位置在两旁的~门(大门两旁的小门)。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相互。
【耳聪目明】形容视听灵敏。
【耳目】
①见闻~不广。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影响。濡沾湿;润泽。
【耳食之谈】见【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又作耳食之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而且凑近耳朵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耳提附耳。面当面。
【耳蜗】〈生〉内耳的组成部分。形似蜗牛壳,故名。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是听觉感受器官。
【耳咽管】见【咽鼓管】。
【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
耳réng 1.见"耳孙"。 |
汉字 |
良 |
良的拼音 |
liánɡ |
良的解释 |
良〈形〉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良liáng
⒈好,和悦~好。容颜~。~师益友。~金美玉。~田万倾。~药苦口。善~的人。
⒉甚,很沉思~久。收获~多。
⒊好人除暴安~。
⒋
①优秀的人才。
②旧时妇女称丈夫~人罢远征(罢停止)。
良làng 1.坟墓。
良liǎng 1.见"方良"。 |
汉字 |
言 |
言的拼音 |
yán |
言的解释 |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