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粉扑儿 |
粉扑儿的意思,词语解释 |
扑粉的用具,多用棉质物制成。 |
汉字 |
粉 |
粉的拼音 |
fěn |
粉的解释 |
粉〈名〉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泛指细末状物质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
粉 fěn
⒈细末~末。奶~。药~儿。洗衣~。特指化妆品搽香~。涂脂抹~。
⒉使破碎~碎机。~身碎骨。
⒊涂抹,抹刷,装饰表面抹~。~刷墙壁。~饰太平。
⒋浅色的~红。~绿。
⒌白色的~蝶。~面。
⒍用米、豆等磨制成的食品米~。豆~。凉~。~条。肥儿~。 |
汉字 |
扑 |
扑的拼音 |
pū |
扑的解释 |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扑,挨也。--《说文》
扑,击也。--《广雅》
连杖曰扑。--《通俗文》
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淮南子·说林》
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史记·刺客列传》
吾即扑杀汝。--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扑掌(拍掌。表示惊讶、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责打违反礼教的人);扑刑(指教师用戒尺、教鞭之类对学生所作的体罚);扑抶(杖击,鞭打);扑责(杖击责罚);扑枣(击落枣
子)
进攻
秦破韩、魏,扑师武。--《史记·周本纪》
拂着;拂拭
扑(撲)pū
⒈拍,轻打~粉。~蝴蝶。~打帽上的尘土。
⒉冲,猛打郁香~鼻。~向敌军。~灭苍蝇。
⒊击为雷电所~。
扑bǔ 1.见"扑挑"。 |
汉字 |
儿 |
儿的拼音 |
ér |
儿的解释 |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
|